沙俄的最终目的。
当机会出现
沙俄表现的对奥斯曼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一直在指手画脚,以“拯救者”的形象介入近东事务。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奥斯曼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已通过外交途径向奥斯曼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
沙俄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奥匈帝国与英国的反对。
随后不久
沙俄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亦遭奥斯曼帝国的拒绝,这让沙俄大为光火,威胁不排除以武力介入。
“巴尔干火药桶”再次陷入危险中,这样英国为之焦头烂额。
奥斯曼帝国作为抵御东斯拉夫人入侵的桥头堡,那是断然不能倒下,绝不能让沙俄势力进入温暖的地中海,这是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底线。
正因为如此
巴尔干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正义诉求,直接被英国人忽略了,或者说牺牲了,目的就在于维持奥斯曼帝国的摇摇欲坠腐败且黑暗的统治。
而作为受针对的沙俄皇室,也并非毫无作为。
俄国人派出军事教官和输送枪械武器,支持保加利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和塞尔维亚的民族起义军,在这其中煽风点火,那是相当的出力。
正是在俄国的大力支持下,近东地区的形势迅速恶化了。
凡此种种的举动
也成功的吸引了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爵士的大部分注意力,他的对俄政策非常强硬,毫不犹豫的对沙俄施以战争威胁。
沙俄的实力可比楚国强多了,硬扛着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压力,继续在近东搅风搅雨,非要引爆巴尔干火药桶。
这个时候,英国人已经顾不上楚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