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委蛇,保持着斗而不破的局面,姿态比较谦和。
本杰明-迪斯雷利爵士猖狂,就让他猖狂去吧,不理睬他就是。
就如同现在的澳洲局势,英国人竭力想取得主导权,在维多利亚州捣鼓出了不少事情,只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时间的优势在楚国一方,维多利亚州出台的禁止华人移民政策,实际上,在北方的昆士兰州有源源不断的华人移民迁入,并且越界进入维多利亚州。
以维多利亚州现有的能力,根本就无法阻止。
你做你的,我干我的,现在澳洲的局势就是这样。
楚王郑国辉知道,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根本没没有过多的精力,一直关注澳洲或者南洋,他如今有更麻烦的头疼事儿。
在近东的奥斯曼帝国,到了19世纪70年代,帝国上下腐败成风,积重难返,从而导致奥斯曼帝国各处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运动风起云涌,起义军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到了1875年初,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更加的恶化了。
帝国所属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腐败透顶的财政濒临崩溃,外国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这个腐朽的老大帝国,被称为“西亚病夫”。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
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阿齐兹是个穷奢极欲的统治者,压根不关心体恤民生,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各民族更视如草芥,一味的发起残酷镇压。
奥斯曼帝国内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及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藩属国。
奥斯曼帝国对起义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可却未能控制局势的变化,导致烽火处处,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这种恶劣局面,迎来了英奥俄等欧洲列强的关注,各自的出发点却不一样。
在近东问题上
处处可以见到域外强国的身影,尤其是沙俄帝国,看到这个值得介入的良好契机,立马露出了贪婪目光。
沙俄皇室认为
在1853~1856年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沙俄在巴尔干地区既丢面子又丧失了威信和影响,急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传统影响力。
更为重要的是
沙俄皇室念念不忘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沙俄皇室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出海口。
这可是沙俄坚持了二百七十多年的西近国策,积极向欧洲靠拢并融入,这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