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一个拨款150万美元的铁甲舰设计招标,才有了后续的铁甲舰纷纷下水。
直到内战结束
“斯蒂芬炮台”依然在船厂的船台上,经受着日晒雨淋,
再投资三~四万美元,完善这艘铁甲巨舰的未尽事宜。包括封闭驾驶台和桅杆安装,购置船锚,风帆,缆绳等必须物品。
最后建成的这艘铁甲巨轮,将没有任何的舰炮武器,只是一艘铁壳运输巨轮,具有风帆和蒸汽机双动力,最高航速可以达到15节,远低于设计时的20节。
这艘铁壳巨轮就是卖废铁,也要值这个价钱。
考虑到大楚王国万岛之国的地域特点,繁重的移民以及物资运输需求,郑国辉终于点头说道;“可以,追加投资不能超过三万美元。船上举凡可以用木材代替的地方,比如驾驶楼和住舱,皆可以简化,返回马尼拉港以后再行完善。”
“微臣谨遵圣命,郑毓兰此人忠心王事,才干俱佳,可重用矣!”
“依首相之见,应置于何处?”
“陛下,依照其出色的表现,微臣推荐此子担任外交部次官一职,不知妥否?”
“嗯……既然首相如此看好,那就按程序走吧。”
“微臣遵命。”
得到允准,李鹤章不由得面现喜色,这事儿板上钉钉了。
大楚的高官任命自然有常例程序,首先要有提名,这样的高官要进内阁会议审议,通过后呈报上来,楚王御批方可任命。
这样一来
王权受到内阁的制约,表面上看不可能独断专行,具备了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内涵,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这只是对弱势的君王起作用,不影响建立大楚王朝的郑国辉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的霸道。
他看不上的人,在内阁会议中也通不过。
李鹤章要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答案,心情不错的在这儿又聊了聊,喝了会儿茶,便告辞离去了。
郑国辉有些心疼出去的钱,但想到这个“史蒂芬炮台”返回后,一趟就可以运输巨量的物资和人员,比一整个船队都强的多,心情又好了不少。
剔除那些沉重的炮台装备之后,这艘铁壳巨轮至少可以装载4000吨的物资,同时装载3500~4000人,若是往来于粤省左近,每周可以往返马尼拉一趟。
往返于崇明岛和马尼拉航线,一个月可以跑两趟。
若是往返于澎湖,4天就可以跑一个来回。
当真是肚大能装,由于是铁壳风帆船,抗击风浪的能力也更强,总的来说是笔划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