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来,毕竟商业航天员跟职业航天员一样是要操作航天器去太空的。
所以心肺功能检查要做,进行立位耐力和运动负荷试验,观察心肺功能的生理生化指标,选用最佳心肺功能者。
前庭功能检查非常重要,采用转椅、秋千或灌耳等方法,选出前庭植物神经反应稳定性佳者。
超重耐力也得检查,采用人体离心机作正向和横向超重耐力的检测,只不过不需要像职业航天员那么严格了。
载人飞船在主动飞行段和返回飞行段要经受6g~8g的过载,所以航天员大都从空军飞行员或试飞员中选出,并且后期还要进行大量的超重耐力训练。
后来,老美那边发明了航天飞机,它的过载仅为2g~3g,因此对航天员体格方面的要求相应降低。
也就有了77岁高龄宇航员乘坐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事。
这位宇航员叫约翰·格伦,是老美那边首位环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
他40岁的时候首次进入太空,然后77岁第二次进入太空,最后享年95岁。
他是一六年底去世的,也就是路云重生的半年后。
同时光头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航天公司正在研发中的7米直径可回收大火箭“新格伦”就是为了纪念他。
这位老爷子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路云研发的“木鸢号”比常规航天飞机还要讲究舒适性,所以对超重耐力的要求很低。
跟超重耐力一比,“明日航天员”们的失重飞行检查就很重要了,它会让飞机作抛物线飞行,选出对失重反应良好的人。
飞机抛物线飞行是让飞机先以大约45°的仰角高速爬升,此时乘客会感受到约1.8倍的重力加速度,即超重状态。
当飞机达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飞行员会突然减小发动机推力,使飞机几乎失去气动升力,仅靠惯性继续沿抛物线轨迹飞行。
在抛物线飞行的顶点附近,飞机会进入一段失重状态,乘客会体验到约20秒~30秒的失重感觉。
失重状态结束后,飞机会迅速下降,飞行员再次加大发动机推力,使飞机恢复水平飞行,准备进行下一次抛物线飞行。
抛物线飞行是航天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让他们体验和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航天服穿脱、物品转移、设备操作等。
同时也是某种“廉价”的“太空体验游”渠道。
它可以让乘客体验几十秒的失重感觉,价格差不多是5000多美元。
说它是“太空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