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很久很久,别说成化帝和当今太子,就是太子那还没出生的儿子,也肯定是熬不过他的。
大不了他就学司马老乌龟,熬死一个个对手,最终……夺权。
……
“奉天承运……选王守仁为太子伴读,入东宫同太子一道进学!”
数日之后,王府门前迎来了宫中司礼监宦官宣旨。徐信站在宣读的宦官面前,恭敬谨听,直到听完他宣读的内容,整个人也是放松了几分。
他入宫陪读之事既然已经定下了,那么今后的大明,就将迎来属于他的时代。
大明与天下,将迎来一个新的圣人。
……
大明,太子东宫正殿门前。
徐信迎着阳光,眯着个眼睛,仰头看着东宫的牌匾。
他身边跟着一个身穿湖绿缎袍的太监,正是张敏手下的曹正淳,正在为他引路,带着他去见太子朱佑樘。
徐信和曹正淳在宫中并无多少交流,两人的交情是私下在宫外,在皇宫之中,不知有多少人的耳目盯梢,接触的太过,就有可能被人盯上。
“拜见太子殿下!”
徐信跟随着曹正淳,最终见到了大明的太子殿下朱佑樘,看着并不怎么出挑,也算不上多少威严,毕竟徐信又当过皇帝又当过……咳咳,大宋继位皇帝的亲爹,见过的世面可多了。
别说一个养在深宫的太子,就是成华帝朱见沈,甚至他祖宗朱元璋,当年也不过是他徐某人帐下听用的一个小小坛主而已。
所以在面对朱佑樘的时候,徐信尽量避免眼神接触,免得让人看出他的“不敬”。
“你就是王守仁,这些书,都是你写的?”
朱佑樘好奇的打量起了徐信,虽然是第一次看到真人,但他早就听说过徐信的名字。
几年前徐信入京的时候,正碰上东厂打压西厂,张敏也是带人去看热闹,那时候也是徐信和张敏、曹正淳的第一次接触。也就是在那一夜,朱佑樘听说了徐信的名字。
这之后的几年,徐信在京城各种布局的同时,也在养望扬名,和王老爷子、王华一起编了几本书,几本启蒙读书,还有一本……《格物致知》。
徐信对大明的历史记得不多,但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甚至上了课本,这事他还是记得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儒家“格物”的空想,太过唯心,不务实。
但同样的,能在后世广泛流传的故事,说明它的经典性,自然也能将其宣扬,让这个故事在这个世界广泛流传,并且还可以“务实”起来,真正的将竹子给“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