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吴文运用‘风水学’进行分析起来。
风的流动受地形影响,会形成聚集之地,称之为“风聚之所”。
水同样受地形引导,汇聚于特定之处,称之为“水聚之所”。风水汇聚的点,便是风水宝穴。
他站在高处,根据手中的地形图,眺望四周。
脑海中模拟出风的流动和水的走向,想象它们如何汇入黄沙塬中。
黄沙塬上纵横交错的沟壑,宛如天然的轨道,引导着风和水蜿蜒流动。
然而,结果却出乎吴文的意料。
因为这里的风水汇聚之地,居然不止一处。
就像是九曲十八弯水域内的暗流一样,风水汇聚的漩涡,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各个角落。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连接,但又分出彼此。
对此,吴文一时也搞不清,这里的情况属于什么风水局?
先来到最近的一处风水汇聚处。
随行的骑兵见状,也纷纷跟了上来。
来到位置,只见一拔地而起、下宽上窄的平台映入眼帘。
吴文站在平台上,身旁有几道裂缝蜿蜒延伸,深不见底。
“你们几个,下去看看!”
何力未等吴文吩咐,便让几个突厥骑兵沿着裂缝下去探查。
“是!”几人应声后,进入裂缝中。
不久,其中一人上来禀报:“侯爷,下面果然有个入口,只是太深,尚不知通往何处。”
闻言,吴文走上前,低头看了一眼脚下的裂缝,然后轻轻一跃,跳了进去。
何力等人也紧随其后。
裂缝刚开始极窄,仅容一人通过,但越往下走,通道越宽敞。
甚至还能见到一些人为开凿的痕迹,那是为了方便垂直行走,在岩石上凿出的一个个凹下去的落脚点。
蜿蜒盘旋地往下走了几百米,头顶的裂缝已不见天空,已深入山体之中。
黑暗中,何力等人纷纷拿出火折子照明。
再往前走,便是一条通往更深处的山体隧道。
就在这时,之前下去探路的其中一人返回,正好遇见吴文。
他立即开口说道:“侯爷,找到了,前方就是地下空间所在。”
“带路!”吴文吩咐道。
那人走在前面,吴文紧随其后。
又走了数百米,按方向来看,他们已深入地底。
进入一个巨大的地底空间。
吴文回头望去,只见来时的通道是身后山体墙壁上一条裂开的缝隙。
吴文伸手取出腰间的钢锏,对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