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已经到了拼着惨重伤亡也要给楚国换个王的地步了吗?
半晌过后,昭愿起身拱手:“时机未到,大战当前,吾当先行回返食邑,组织出征之事。”
屈桓略略颔首:“昭兄所言不虚,战事当前,而今一应事务皆当为战争让路!”
“景兄也先回去准备吧。”
景畴面对二人拱手一礼,沉声道:“景某所言皆是肺腑之言,请两位兄台多加思虑!”
话落,景畴与昭愿拜别而去。
正堂陷入沉默,紧接着又响起沉稳的脚步声。
一名中年从偏殿而出,面露笑意:“本公子未曾想,诸贵族对王上的怨气竟皆如此之大!”
屈桓起身拱手:“拜见公子!”
“臣观景氏之态,以为今日并非引荐之良机,待此战过后再为引荐会更为妥当。”
“故而未曾请出公子,万望公子勿怪!”
一直等在偏殿中的,赫然正是楚王悍的庶弟,公子负刍!
熊负刍温声而笑:“无碍。”
“本公子也没想到,秦国竟会送来如此良机!”
“本公子倒是想看看,王兄会否果真收下此战所得的七成疆域。”
现在战事当头,所有氏族的目光都落在未来的预期收益上,他们的心情整体来讲是振奋的。
但当斩获落袋,他们要眼睁睁看着此战打下的疆域分出七成给楚王,他们的心情还能好吗?
他们只会比一无所得更愤怒!
屈桓幽幽道:“观王上与李令尹之态,想来是必然如此了。”
熊负刍摇了摇头:“身为王者却如此贪婪,王兄怎能得民心!”
“若任由王兄继续自断臂膀,我大楚,危矣!”
熊负刍和楚王悍的观点完全不同。
楚王悍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唯有先压下楚国内部的诸多贵族,才能让未来的楚国强盛起来。
但熊负刍却认为当下时局已乱,大楚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收拾内部了。
若再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外出击,楚国可能根本就没有未来可言了!
屈桓也是一叹:“可惜,王上不懂这个道理。”
“外敌愈发强盛,王上的目光却始终盯着我等。”
熊负刍沉声道:“王兄不懂,伱我却不能不懂。”
“请屈氏发精兵出征,尽一切可能削弱秦国!”
屈桓当即拱手:“唯!”
关于楚王悍的身世及春申君之死(续)
2.根据楚幽王墓的考古发现,熊悍生于公元前268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