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对付夷州山蛮。
杨朝栋回道:“国姓爷,召回兵马,至少要半月时间。”
“我们是不是往内陆撤,避开荷兰人的船舰火炮?”
“或者从金厦澎湖请些援军?”
郑延平再次扫视杨朝栋,许久方才出声:
“猫难实叮都是没粮没水,才无奈投降的。”
“荷兰人要是重新占领这座城池,他们就有两处立足之地,到时我们要围攻两座坚城。”
“不能把明京城拱手让给荷兰人。”
杨朝栋想了想,赞同国姓爷的看法。
吩咐杨朝栋召回马信。
等杨朝栋领命将要离开,郑延平出声问道:
“杨知府,现在夷州军中饿死了多少人?”
杨朝栋闻声一顿,谨慎道:
“夷州府统计,三十四人。”
郑延平严肃道:“实际呢?”
杨朝栋微微俯首:“一千零六十二人。”
郑延平闻言闭上双眼。
杨朝栋见国姓爷没有其他吩咐,缓缓离开。
郑延平的后脑勺又开始发痛了。
东海的明军各镇,基本都不同意他攻占收复夷州,以为粮秣后勤。
郑泰那家伙,早就阳奉阴违,拒绝为夷州提供粮食兵器。
联合其他不满他的将领,隐隐独立割据。
郑经那小子能压住他们吗?
夷州岛上根本没有何斌说的大米粮秣,军队早就开始饿肚子了。
夷州的田地也根本不肥沃,和八闽的田地一样烂。
种的番薯,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收获。
恐怕又要饿死上千将士。
那个山蛮的大肚子王,仗着地利山林,屡屡袭击明军。
光在山蛮手上就折损了两千兵。
热兰遮打不下来,荷兰人又来三十多艘船的援军。
夷州的平定之日,愈发遥远。
郑延平没有想过回金厦。
至少打下夷州,甚至吕宋之前,他不能回去。
南都之败后,人心涣散,军心不稳。
云滇的永历帝逃往夷荒,生死不知。
代清已经定鼎天下,许多将领都不想再抗清。
不少人本就是因为海贸聚集在他麾下,全无忠义国家之念。
代清迁界禁海,海贸困难。
那些海商海贼将领已经想投降了,全都簇拥在郑泰身边,想要夺权。
不是在金厦大败清军,重振士气,郑延平早就约束不了军队。
即便乘大胜之威,也几乎所有人不同意他东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