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1400万银洋的基本建设投资,由王国政府财政和王室内务府各出两成拨款,另外的六成由刚果河公司自筹。
王国财政基本上不需要刚果河公司上缴税收,一般都以返款的形式,留给殖民地建设使用,而不是过度的盘剥。
楚国王室同样如此,在楚国的境内所有的土地交易转让金,除了政府抽成税费以外,其他都应归属王室内务府。
这可是重头的收入,每年高达数亿银洋之巨。仅刚果河公司一地,年均就达到二、三千万之巨。
为了大力扶持刚果河公司,这一块上交王室内务府的资金,统一转入专门的银行账户中,用于王室对殖民地的再投资。
这大笔银元始终留在殖民地,也是助力刚果河公司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尤其是道路,桥梁,码头,水库和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北铁南水”,就是北方以半干旱和高原地带为主,适合建设公路和铁路运输大通道,所经过的河流较少。
即便如此,北方公路需要建设的桥梁也多达251座,沿线经过季节性河流与大片河滩,都需要建设桥梁,所以投资才那么大。
而在刚果河流域的南方,有着极为发达的水系和十几条刚果河主要支流,各种大大小小的河流数百条,就像茂盛的大树血管一样遍布在南方。
有鉴于此
郑守绪总督提出大力建设内河港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方案,计划建设的内河港口多达数十处,并且发展更多的内河造船厂。
通过水上运输将南方内陆腹地的资源和粮食运输出来,这就是“北铁南水”的真正含义。
不得不说,这套发展方案还是很有点东西,确实契合刚果河流域当前大发展的需求。
每年安置40余万华裔移民,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牵涉到的问题既多且杂,难以一蹴而就。
通过北方公路干线的大建设,南方内河码头的有序布点,将庞大的殖民安置任务化繁为简,切成小块一口口吃下去,确实是个周全的方案。
每建设一个内河码头,就会发展出一个新兴的沿河城镇,顺着新兴的沿河城镇就可以深入的开荒拓展,发展出一片的乡村。
这样的一片城镇,就可以安置两三万甚至更多的移民。
数十个内河港口叠加起来,移民安置能力就将持续攀升,这是一个深入内陆腹地殖民开拓的好法子。
北方同样如此,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沿线的城镇乡村陆续建设起来,能够消化大量华人移民,推进殖民地的深入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