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比利时同样是西欧的三流小国,之所以敢于在号称“非洲绿肺”的刚果河流域下手,就是依仗着与英国王室属于近亲的关系。
要不然,凭借比利时那丁点儿实力,连没落的葡萄牙都玩不过,更别提与英、德等强国争抢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
比利时之所以能够抢占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刚果河流域丰饶地盘,最有利的一个条约是1884年签订的《英萄条约》。
1884年2月26日,英国同葡萄牙订立条约,英承认葡对刚果河口领地的主权,
英葡条约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强烈不满,这是典型的私相授受,尤其是法国,刚果河问题挑起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奥托·冯·俾斯麦在法国的支持下,于柏林召开了有15国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以调解列强在刚果盆地的矛盾和斗争,掀起了进一步瓜分非洲的狂潮。
又过了十多天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外交部次官郑毓兰率领几位外交随员乘坐马车,抵达去年刚刚设立的驻葡萄牙公使馆,几个人都是一脸疲惫的神情,还有种浓浓的挫败感。
原本以为是一次水到渠成的谈判,谁知道却反复拉据,长达4个多月几次反复,将外交使团从上到下折腾的精疲力竭。
这个仅有150万人口的昔日没落殖民帝国,其难缠的程度远超想象。
葡萄牙公使馆是上下两层的独立建筑,平时只有六七人留守,必要时也可以举办几十人的活动,楼下的大厅可以灵活变动。
这是租用的物业,签订了6年的租约。
郑毓兰率先走下马车,脚步匆匆的走进公使馆内,进门就问迎上来的外交参赞官黄文瑞:“有国内的加密电文吗?”
“回禀大人,有一份下午刚刚收到的密电,下官这就去拿。”
“送到我的办公室,马上。”
“遵命,大人。”
郑毓兰刚走进办公室,黄文瑞就带着小跑将密电呈送上来,这是一连串由数字组成的乱码。
若是找不到钥匙,抓破头皮也白搭。
郑毓兰挥手让黄文瑞退下,此人离开的时候,神态机警的随手带上了门。
见人走后,郑毓兰迅速的拿出一本《梦溪笔谈》,对照着乱码开始翻译起来,很快就翻译出了一篇电文。
电文大意是
卡宾达以北诸地多无争议,可按议定的办。卡宾达以南海门和海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