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话题就聊到了北方扶桑的动向,问道:“仙侪兄,你如何看?”
李鹤章欠身做了个“请茶”的手势,原本还想给陛下点上一支雪茄,被楚王郑国辉拒绝,看病人抽烟总是不好。
听到陛下动问,李鹤章肯定是早就考虑过这个国际问题,可依然没有匆忙回答。
而是认真考虑了番,这才言语谨慎的回答说道:
“回禀陛下
纵观唐代以来的千余年历史,倭国秉性素来小人作为,前恭而后倨,皆有脉络可循。
当中原王朝强大时,倭人伏低做小一脸谦恭模样,反之则凶横毕露,屡屡扰边犯民,制造了无数罪孽。
以史为鉴,当可知也。
可惜北方神洲大地,此时恰逢风雨飘摇之际,自顾尚且不暇,安能致还。
所以,微臣对北方局势极不看好。
倭人兴风作浪只是开始,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直到被深切的打痛为止。”
李鹤章的话有些含糊,楚王郑国辉却是一听就了然,这种基于历史和族群禀性的分析言之有物,非常的靠谱。
倭人作恶是源自于持强凌弱的小人秉性,“江华岛事件”类似的戏码,只可能暂停,而不会消失,反而会愈演愈烈。
直到出现能够强力遏制的力量,例如明朝时的抗倭名将,否则只会变本加厉。
这样的判断,非常符合原来的历史轨迹。
楚王郑国辉轻叹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基于王国利益考虑,不宜过深涉入东北亚乱局,这潭水太深了。”
他的表态,便确立了楚国的最终立场。
“微臣明白,必将谨遵圣谕行事。”李鹤章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知道轻重,便恭敬的应下来了。
扶桑是英国人养在东北亚的一条狗,骂两句吓吓没事儿,真要拿棍子把他打的半死,英国人该不愿意了。
任何让大不列颠帝国不痛快的人,都会有大麻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