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卫星一样只有通信功能。
国内现在在无人探测领域有优势,那肯定要把优势一直发展下去,只不过地球跟月球的通讯延迟有好几秒,所以只能让月球车之类的设备自主运行。
而这些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又有限,所以效率就很低,不如直接人为遥控。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人弄到月球,然后在月球建立互联网,让人在月球上遥控无人设备。
不过路云这个计划是个大工程,比整个“嫦娥工程”还要大,相关机构真的要好好谋划谋划。
但不少人觉得这个计划应该能通过。
毕竟这个计划的所有技术都是现成的,不用研发新技术,只要做好技术整合就行。
这不巧了嘛,路云最出名的一个大理论就是“技术整合理论”,直接用就行。
像计划中的探测器,因为不用返回地球,所以都用不上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的复杂构架,直接用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的技术就行。
嫦娥三号和四号的质量只有3吨多,不需要像8吨多的嫦娥五号和六号一样使用重型火箭发射,比如嫦娥五号就是用的长征五号火箭。
原先的嫦娥三号和四号就是用的“劳模”长三乙,新探测器可以用加了上面级的万户火箭回收模式发射,能节省不少成本。
并且因为任务目标明确,所以不用像嫦娥三号和四号一样什么探测设备都要装一些,可以少装一些设备让出载荷质量。
这样一来探测器就可以多带一两台小一点的月球车了,能增加不少探测效率。
或者说占点效率。
既不用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攻克新技术,又不用消耗很多资金,还能对月球进行更多的占……咳咳,探测!
上边大概率会感兴趣。
毕竟上边对载人登月工程的资金底线是500亿到700亿,结果路云直接干到了300亿。
这省下来的几百亿正好有新地方了。
并且老中作为最大的工业国,最知道大规模量产才能利益最大化,才能让研发费用不亏,嫦娥三号和四号了不少钱研究技术结果只执行了两次任务,怎么想都有点亏。
如果能在这个新计划里造它个……哪怕是十几个,最起码心里会舒服不少。
“……在地月互联网构成的情况下,以后在月球上也可以看电视、看比赛、用wi-fi,航天员在月球待着绝对不寂寞。”
路云笑着说道:“后续的深空互联网还可以向太阳系延伸,要是更广阔更大范围有这么一个大系统,那场景我都不敢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