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所以方唯让大家低调点,等试验田成功之后再庆祝也不迟。
种植三季稻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产量。
接下来。
队里首先采收了黄豆,黄豆的生长周期短,提前喜获丰收。
根据统计,这一季的黄豆亩产达到了502斤,一共收获了20080斤黄豆。
【采收农作物,点数+20080,总点数:42574点。】
【瑶岭黄豆】继续保持了高产的水平,方唯立即向大队作了汇报。
郑先发听完方唯的介绍,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经过40亩种植规模的背书,【瑶岭黄豆】已经可以证明自身的优越性和稳定性。
“走,你马上和我去公社,当面向徐书记汇报。”
粮食是基础,并不代表副食品不重要。
在这个普遍缺乏动物蛋白的年代,植物蛋白就显得尤为珍贵。
郑先发二话不说就拉着方唯去了公社,徐广生正好在办公室,于是就让两人进来说。
“亩产502斤,【瑶岭黄豆】名不虚传啊!现在这个情况,就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了,这件事我需要马上向县里汇报。”
方唯搞出来的高产黄豆得到了验证,这件事意义重大,徐广生不敢怠慢,马上抓起了电话。
公社是有电话的,但到了大队、生产队一级还没有普及电话,有什么事得靠人员传递消息。
此时。
唐泽正在办公室面对一群公社负责人。
他们来找县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下面的生产队对【南光一号】的换购比例,意见很大。他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来找县领导。
“这个换购比例,当初是我定的。你也不想想,自从【南海一号】稻种问世之后,水稻的产量增长了多少?
我计算过,跟二队换购稻种之后,一亩地至少能增产300斤以上,而换购种子所需的稻种平摊的到每一亩地,也不过是五十斤到八十斤。
另外,大家还可以留种,如此一来,成本是不是就会大幅减少?人家培育稻种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如果人人都想吃白食,以后谁还会做这个事儿。”
唐泽听完了大家的诉求,忍不住发了脾气。
以前,各生产队的一季水稻亩产只有160斤-170斤的样子,而【南光一号】三代稻种的单季亩产,能达到将近500斤。
比如像二队,上一季的【南光一号】亩产就达到了498斤。
亩产增收300斤以上,就按照每亩地需要8斤种子计算,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