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化通门大道歌》的第二篇,映入高见的心中。
三位十三境地仙,十位十二境大宗师,八十多门派的功法创始者,一齐汇聚的神韵,开始给高见讲课。
编言贯物,宛然成章。
稽古之文,编杂之部。
万物具存,万名具列。
似地擎山,如石含玉。
山生耸峻,玉生无瑕。
大道之机,如是在中。
高见修行,但见宝月满丹田,霞光照灵慧,许多黑铅之精,白金之髓,隐水中阳,昧火之炁。黑白往来,阴阳归正,二物俱含。
《玄化通门大道歌》第一篇和第二篇在高见心中盘旋,互相印证,以一种相当巧妙的方式为高见指出许多条修行的道路来。
这门功法,几乎契合所有修行者!
好似登山。
那种专精的功法不一样,是前人通过冒险,先确认出一条路来,这条路已经被他们走过了,
然后去慢慢挑选有资格去走这条路的人。
比如说这条路上有个洞,是个捷径,但只能身高一米七以下的,体重一百斤以下的人才能钻进去,那么他们招收的弟子,就全是这个规格的,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修行这本功法,其他人来了,看见那个洞,只能哀叹自己天赋不行,体质不够修行神功。
捷径越多,需要挑选的人要求就越多,需求的体质就越刁钻,能够有资格修行的人,自然也就越少。这种功法不差,那些找出来的捷径也是很厉害的,一路顺着走过去,其他人还在山脚,他已经通过捷径来到山顶了。
缺点只是对天赋有要求,可以修行的人很少而已。
而《玄化通门大道歌》不一样,这门修行法就好像是遍照群山,告诉你山丘是什么样子的,捷径是什么样子的,你看看自己的身形,自己的毅力,自己判断,或者让师长帮你判断,应该走什么路。
所以,可以指出来非常多的路,有好有坏,全靠你的悟性,或者有师长指点,看看师长的见识怎么样。
这部功法,原本就是准备让官学的教习来帮助普通人指点道路的,也能让普通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就算碍于见识和智力,没有那么适合,但起码也是能走的路,至于到底能走多远,就看你自己了。
但这恰好发挥出了高见的优势。
锈刀沉静心湖之后,那惊人到可怕的‘悟性’,在第二篇和第一篇的携手之下,高见几乎透见了脚下的路。
二境之内,他已经找到了自己修行的‘最优解’,高见甚至有种错觉,普天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