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四亩。”
“这其中耕地仅有二十六万属于百姓,余下三十万基本都是军将所占土地。”
上邽县衙内,高进达恭敬汇报了上邽的人口耕地问题,刘继隆听后也道:“这些军将倒还真是贪得无厌。”
“不过现在也好,这些田地都归了我们,我们也就能好好利用起来了。”
“这十二万口百姓,加上被我们俘虏的五万多民夫,算起来便是十七万百姓了。”
“以秦州土地的产出,每人最少需要十亩地才能在交税后养活自己。”
“这样吧,你替我下令,将秦州耕地平均分给十七万余口百姓,暂时免除秦州三年赋税。”
“除此之外,若有百姓要开垦荒田,县衙免费借粮给百姓,每开垦一亩借三石粮食。”
“调来秦州的官吏,暂时不发放职田,我军不是俘虏了近四万官军吗?”
“让这些官军开垦荒地,开垦的荒地用作职田发放。”
三言两语间,刘继隆将基调定了下来。
高进达听后,当即也琢磨道:“若是如此,以四万官军数量,应该能在来年入夏前开垦出数万亩职田,足够发放给秦州官吏。”
“不过这四万多官军在开垦职田过后,难道都要送往河西吗?”
四万多被俘官军,只要甲胄足够,张淮深可以立即将他们装备起来。
这些官军与陇右作战不行,但若是拿去对付西域的回鹘、葛逻禄等部落,那还真是一把利器。
对此,刘继隆倒也没有不舍,毕竟张淮深都决定出兵归他调遣了,他也不能吝啬。
“这些官兵开垦职田期间,若有人表现良好可以留下,其余的还是押往河西吧。”
“不过为了避免他们路上暴动,便与他们定下期限,十年后准许他们返乡,把这事也与张节帅说清楚,相信他有手段对付这群官兵。”
被俘官兵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十年后他们虽然不再年轻,但也算壮年。
十年期限算是给他们的一个希望,但人在外乡十年,刘继隆就不相信他们能忍耐住寂寞。
只要张淮深耍些手段,这四万多青壮最少有大半人会在西域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哪怕最后还是有人要走,但那个时候的西域却平白多出了最少十几万的汉家后裔,这就足够了。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接着说道:
“眼下我军俘获秦州粮草二十四万六千余石,另有二十六万贯现钱,又缴获四十二万五千余贯现钱和七万余套甲胄军械。”
“除此之外,还有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