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馆说书人带来的传播率考虑其中,即便是保守估计,《英国佬》杂志社对英国社会的文化渗透率也应当轻而易举的突破1%。
在数字意义上,百分之一确实不是个惹眼的数字,但是也必须考虑这是《英国佬》在不列颠整体识字率55%的情况下交出的成绩。并且,由于《英国佬》是一家以伦敦为前进基地的杂志,因此他们在伦敦社会的渗透率,以及凭借位居英国权力中心的伦敦读者们取得的社会影响力,只会比整体纸面数据表现的更加华丽。
而且,如果以历史的视角审视这家创刊不久便取得了巨大商业成功的杂志社,在狄更斯、大仲马、迪斯雷利、安徒生、雪莱夫人、司汤达、海涅、丁尼生等长期联络作者的引领下,伴随着不列颠社会识字率不断提升的背景,《英国佬》眼下的成功仅仅只是一个起点。
除此之外,拥有约翰·密尔等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坐镇的《经济学人》,其对伦敦金融城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至于自然哲学期刊《自然》?
虽然这份期刊仅仅创刊一年,但是别忘了它是含着“哥廷根全欧电磁大会”的金汤匙出生的。
《自然》的中欧地区审稿人是约翰·高斯和威廉·韦伯,它的北欧地区审稿人是永斯·贝采利乌斯和汉斯·奥斯特,西欧地区的审稿工作由让·阿拉果和西莫恩·德尼·泊松负责。
至于不列颠和北美的稿件审核嘛?
抱歉,那自然是由迈克尔·法拉第、查尔斯·惠斯通和亚瑟·黑斯廷斯爵士负责。
但话说回来,虽然《英国佬》系列杂志在各个领域四面出击,不论是在巴黎、柏林、维也纳、斯德哥尔摩还是彼得堡和莫斯科,亚瑟·黑斯廷斯都被视为一位出类拔萃的出版商人。甚至他还借着华盛顿·欧文和埃尔德·卡特的影响力,成功向北美读者和南美的海豚展现了《英国佬》的别样魅力。
他在英国出版界取得的商业成绩,使得《泰晤士报》、《曼彻斯特卫报》、《布莱克伍德》和《爱丁堡评论》这样的老牌劲旅都忌惮不已。
但是对于亚瑟而言,这样的成功远远不够。
这已经不是那个他仍然一穷二白,苦哈哈的拿着几个先令在格林威治巡街的几年前了。
虽然他还距离成为达拉莫伯爵口中“可以年入四万镑的中产阶级”依然很远,但是金钱上的成功对他而言并无太大意义。
尤其是在今年见识到了帕麦斯顿子爵因为高加索事件而遭受的巨大舆论压力后,亚瑟终于认清了对于经历了议会改革的英国社会而言,究竟什么才是最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