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术动作、再到行军姿态,他努力让自己从一举一动上都像一名真正的战士。
也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他逐渐与伍万里这个角色成功融为了一体。
而同时,这些努力也为今天的这场戏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时的《长津湖》拍摄现场,一种凝重且压抑的氛围,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片场严严实实地笼罩着。
在场每一个人,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演员,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份沉重。
此刻,大家仿佛真的置身于那片战火纷飞、生死较量的战场。
剧组在场景搭建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做到极致,只为高度还原战争后的惨烈景象。
放眼望去,四周皆是残垣断壁。
墙体被战火熏得漆黑,砖石七零八落,仿佛还能看到当初炮弹轰炸时的痕迹。
浓厚的硝烟更是弥漫在空气中,阵阵刺鼻的气味似乎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地面上满是装备残骸,破碎的枪支、散落的子弹壳、破旧的背包,还有战士们遗留下来的衣物、信件等。
这些遗物静静地躺在那里,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其主人曾经的英勇与牺牲,轻易地将人们的思绪瞬间拉回到那个残酷的战场。
而作为这场戏的核心人物,彭昱敞此刻正站在这片精心打造的“战场”中央。
他的眼神中满是凝重与悲痛,那是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战火洗礼后的复杂情感。
甚至就连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似乎带着对逝去战友们深深的思念与不舍。
他清楚地知道,接下来要拍摄的这场戏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对整个影片更是意义非凡。
这场戏要求他以最饱满的情绪、最真挚的情感来完成伍万里的独白。
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台词,而是伍万里对整个七连战友的深情交代,是对那段悲壮历史的沉痛铭记,同时还是伍万里内心的呐喊,是七连精神的传承,也是对所有志愿军战士的致敬!
在陈飞耐心的指导下,彭昱敞开始一次次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他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将自己完全代入到伍万里的角色中。
从最细微的情绪铺垫开始,他回忆着与战友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训练、一起冲锋、一起面对生死的日子,每一个画面都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
“报告,三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三十三人!”
此时此刻,彭昱敞身旁的演员们,正用带着疲惫与坚毅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