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现在普遍的做法,并不会转换阵地,就看谁先发现谁的炮兵阵地了。
而且,在炮击中,即便发现对方锁定了己方炮兵阵地,也依然会冒着炮火打回去,就看谁算得准,谁的炮弹打的准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甚至直到一战时,西方列强的炮兵都要具有极强的勇气和胆识,炮兵对战几乎就相当于双方的大炮在拼刺刀,或者再确切一点说,就是相当于大炮之间的决斗。
不过,不需滕毓藻解释,刘长发很快就明白过来,滕毓藻的这个办法不仅可以减少炮手的伤亡,还能更好地保护大炮,只要及时转移了阵地,不仅自己不会受到损失,还能随即就把对方的大炮炸上天。
问题是,这样转移阵地,在转移过程中,依然会需要大量人力来帮助。而如果长距离运动,按照滕毓藻的要求,大炮要全部分解运输,然后在使用时再重新组装起来,这其实是西方列强山地步兵的做法,他们的普通陆军是不会这么做的。
而拆分开运输,也需要增加驮马的数量。
如果前锋军也要比照列强配置火炮,那刘长发的一个跑团就还要增加大批士兵和马匹,由此引起还要增加携带的炮弹和马匹草料数量同时增加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会让一个炮团变得十分庞大。
综合考虑后,滕毓藻还是决定采用后期北洋军炮兵的配置,既每哨只配置六门火炮。
得到消息的刘长发急匆匆赶来,带着滕毓藻边查看阵地,边向滕毓藻汇报他的炮兵阵地的设置情况。
考虑到留给他们炮团修建阵地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每个炮兵阵地只修一个备用阵地,但三个炮哨的阵地并不在一处,其中只用一个哨压制敌步兵进攻,其余两哨,一哨备战,一哨准备负责压制敌炮兵。
只有出现紧急情况,比如敌军就快突破一团阵地,他才会应刘玉枳的请求,使用全部炮火对进攻之敌做炮火拦截射击。
辎重哨携带弹药另寻掩蔽位置,同炮阵地相距不少于五百米。
刘长发的这个布置,其实有些浪费火力,不过考虑到西摩尔携带的大炮不会太多,只要他在进攻前发起炮击,刘长发隐藏的那一哨炮兵很快就会让西摩尔的炮兵吃足苦头。
而且,只要联军依然还不改变进攻方式,滕毓藻并不担心联军会突破刘玉枳的防线,有一个哨的六门大炮,就足够将联军的进攻阵列炸崩。
刘长发还告诉滕毓藻,配合李显策二团作战的二营炮阵地,也是如此布置的。
对于刘长发的布置,对炮兵专业也极为熟悉的滕毓藻还是很满意的,即中规中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