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传奇。”宁昊带着几分玩笑的口吻。
他的好奇心被完全勾起:“怎么想到要拍电影?”
郭凡见他如此,心中暗喜,鱼儿上钩。
“大概是15岁那年,看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那部电影的画面让我大开眼界。
当时就想长大后要当导演,拍科幻电影。
谁知高考那年,北电在我家那片地方不招生,我只好选择法律专业。
可进入大学没半个月,我就开始后悔。
人生最重要的,不能辜负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啊。
一眼看到头的未来,让我感到恐惧。
我开始扪心自问,等我老了,会对年轻时没有做过哪件事而感到后悔?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没有拍摄电影。
于是打零工买了台摄影机,整天在法学院里拍摄短片。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传媒公司,从事后期制作工作。
因为绘画功底不错,还待过几个剧组,经过几年的磨练,觉得时机成熟,一切准备就绪,09年才报考北电。”
宁昊默默听着,问:“你很喜欢科幻么?”
郭凡嗯了一声。
宁昊的视线在他身上徘徊,道:“国内的市场,目前可没有科幻片的土壤。”
在美国,票房前十名的电影中绝大部分都是科幻大片,而相比之下,国内的科幻电影一直以来处于缺失状态。
在宁昊看来,造成中美科幻作品这种天壤之别局面的原因,在于在于两国的文明体系截然不同。
中国是农耕文明,而美国则是海洋文明。
很多时候,中国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科幻作品。
他这次尝试改编《乡村教师》,其实也只是他对改变这一现状的一次小小尝试。
郭凡挥动手中的小说,眼神坚定。
“实际上我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人群做过调研,主力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1.5岁,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下降。
这对于科幻片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基础。
90后这一代人,从小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好莱坞大片,科幻题材的电影对他们来说,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我希望自己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寻找一个中国式科幻的视角,让观众接受。不一定会成功,但有先行者不断地试错,才能知道哪条路才是对的。”
宁昊虽然觉得这货说的头头是道,但心中却不以为然,类似的话他听得太多,无非是要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