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片并未选择沉默。
六位国内少壮派导演携各自的作品集体出征,被业内戏称为“敢死队”。
他们是宁昊的《黄金大劫案》、管胡的《杀生》、王晓帅的《我11》、张杨的《飞越老人院》、杨数鹏的《匹夫》以及高锋的《骆驼客》。
结局以国产影片的全面溃败告终,只有宁昊的《黄金大劫案》票房1.5亿,勉强给国产片争回了几分面子。
“这两次的情况不一样。”陆远不假思索的回答。
“哪里不一样?”
“上一次的事件,究其根本,不过是宁昊等人为提升电影票房,单方面制造冲突,炒作起国产影片危矣的话题。
这一策略的确让他们赢得媒体高度关注,曝光度飙升,连《新闻联播》都对此事提了一句,为抗坞大战摇旗助威。
业内人士及院线方亦对他们倍加呵护,微博上好评如潮,可以说,全网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氛围。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至关重要的因素?”郑芊好奇地眨眨眼。
陆远肯定地点点头,接着说:“影迷的态度!”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影迷的个人利益未受影响前,他们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参与抗坞并非他们的责任,影片是否吸引人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
在忽视影迷群体态度的情况下,企图凭借抗坞口号博取同情,利用他们的爱国情怀拉动票房,无异于痴人说梦。”
郑芊默默听着。
“但此番情况有所不同,《钢铁侠3》的特供版本吃相过于难看,几乎明目张胆地显示出对中国影迷的不屑。经网友和媒体揭露,加之张伯文的炒作,多数影迷都意识到自身利益受损,自然会站到程尔一方。”
“原来如此。”郑芊恍然大悟:“那这次《边境》的票房岂不是……”
“事情没那么简单,”陆远摆手打断。
“成功的营销需以影片质量为基础,若质量不过关,这种营销只会适得其反。虽然《边境》的热度被炒高了,但多数观众是理智的,口头支持或许可以,掏钱观影则另当别论。
因此《边境》首日票房可能会比我们预期的高,却不会高到夸张的地步。”
“这么说,张总策划的这起营销岂不是白费劲,做的无用功?”
“怎么会是无用功?”陆远走入片场,化妆师揣着瓶瓶罐罐在他脸上捣鼓。
“影片能进入大众视野便是胜利,经过这次营销,他们都是潜在付费群体,虽大部分选择观望。可等《边境》上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