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天下“大”安
袁绍对青州的战事保持了明显的克制,甚至都没有再度增兵,只是按部就班的拣选出十五万精锐进行整训,另外十余万士卒也没有淘汰,而是转为各地的州兵、郡兵和县兵。
必要时刻,也能够快速的集结起来,参与战事。
与之相对应的,曹操在雒中也拣选出了八万精锐,编为野战军,剩余的七八万人也同样不舍得裁汰,如法炮制的转为了州兵、郡兵和县兵等预备人马。
不得不说,他们这些举措,多多少少还是学习了刘封这边的三级体制。
如此一来,野战精锐的战损,可以快速的从预备兵和州兵中进行补充,这样补充上来的虽然比不上原有的精锐,但一定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
而州兵中的空缺,则可以从下面的郡兵抽调,郡国则从县兵进行补充。
最底层的县兵只需要保持一个框架不动,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征发补充的青壮训练成具有一定军事基础的预备兵,必要时刻也可以抽调参战。
虽然县兵基本不具备野战能力,郡兵的野战能力也十分低下,但这两者作为卫戍兵还是合格的,可以用来作为据点、营寨的补充兵马,其中战力较强的部分甚至可以独立完成守备任务。
一时之间,整个东汉大地上平静了下来,整整一年中都没有太大规模的战事爆发。
别看青州之战看似是十几万人的大战,可其中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几万精锐。
这也是为什么袁谭损失了八千人就伤筋动骨了,要知道这损失的八千人里可不全是他的骨干精英,也有一部分地方豪强以及普通士卒的。
真正属于袁谭的精锐不过五千出头,但这已经占了袁谭精锐的四分之一强了。
之所以袁谭损失会如此惨重,那就不得不提到这些兵马的损失方式了,一般情况下,哪怕战损五千人,至少能有两千以上,乃至于三千人是可以伤愈归队的。
因此,主将最怕的就是这种成建制,毁灭性损失。
损失五千精锐,就是彻彻底底的消耗掉了,不会有伤员回归,或者说,能逃回去的伤员根本就没计算在内,否则伤亡情况恐怕会更高。
这就是为什么刘封每战都希望能打成歼灭战,如非必要的情况之下,如果达不成歼灭战的可能,他宁可不战,也不愿意打一场击溃战的根本原因。
随着秋收结束,天气渐渐转冷,天寒地冻,以常理而论,就更不可能爆发大的战事了。
今年过年,刘封不打算前往徐州和自家父祖一起过年了,他想要前往荆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