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动员了六万多民夫,其中有五万是从琅琊,郯城等地征发的,青州四家拢共才提供了一万余民夫。
这还是徐州至北海有一段水路可以依托,同时抵消了部分运力,否则民夫数量还要多上几成。
肉眼可见的钱粮源源不断的流出,而且可以预期,征发了大量民夫之后,春耕工作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幸一路都是平原,而且有大道可以依赖,粮食的损耗倒是还可以接受。
四月出兵之后,四月中旬,双方兵马就在剧县一带发生对峙。
袁军依托昧水设防,好歹算是依险而守,而关羽则分出大部在昧水一线与袁军对峙,留下一万五千人包围剧县,打算先把这个袁军的钉子给拔掉。
剧县是北海国的治所,但因为四周无险可守,而且百姓凋敝,军力不振等诸多原因,孔融上任之后没多久,就将此城抛弃,转去了西面都昌县驻跸。
后来太史慈突围求援,刘备数百里驰援,也是发生在都昌县中。
剧县的位置紧邻齐国和乐安国,距离两这两郡都不足二十里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自然还是我大汉的划分法又立功了。
在青州安定下来之后,剧县为袁军所取,是其重要的东面据点。
有剧县在,乐安国、齐国就有了屏障和遮蔽,不必担心遭受突袭。
此时的剧县得到了一定的修缮,城防还算过得去,城中也有两千袁军防守,抵抗意志颇为不俗。
袁军这边,姑且不谈袁谭政治能力如何,其作为一个将领,其实还算是合格的,只是算不上怎么优秀。
关羽刚包围剧县,与袁谭隔河对峙时,袁谭还能勉强压制住战意,等待战机。
等到淳于琼带着三万援军赶到后,兵力上转为优势的袁谭,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集结了麾下三万人马,再加上乐安、齐国、平原三郡中还支持他的士族豪强军万余人,准备过河决战。
淳于琼当即反对,作为援军的他,若是贸然过河,胜则首功在袁谭,一旦战败,那他可就成了现成的背锅侠了。
况且淳于琼是袁绍的心腹,又是多年的好友,深知袁绍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再加上袁谭性格暴躁,刻薄寡恩,淳于琼又怎么可能会为了袁谭去火中取栗?
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袁谭欲以主将的身份压迫淳于琼,可惜的是,淳于琼深得袁绍信任,根本不怕袁谭的压力,居然就这么硬顶了回去。
关键时刻,辛评出来说和。
他和淳于琼也是老友,又是袁谭的心腹谋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