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战前,长安朝堂在战斗预案中,着重强调了关于天气变化的两大理想条件。
其一:白昼,最好没有雾。
其二:夜晚,最好没有风雪。
后者自然是很好理解。
夜晚,是汉军将士——尤其是郅都所部先锋大军,披星戴月趁夜赶路的时间。
趁夜行军,本身就不能点亮光源——甚至最好是连月光都没有,以免先锋将士暴露行踪。
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本就刺骨冰寒天气,再多加上一层名为‘暴风雪’的负面因素,那先锋大军无论是前进难度、行军速度,都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博望西营出发,到此刻抵达大河南岸渡点,郅都麾下的三万五千先锋卒,已经有上千人掉队。
多半是扛不住这凛冬酷寒,被集中留在了某片区域休整,美其名曰:休整好了就追上大部队。
但所有人都知道,此战,这些掉队的人,已经退出了作战序列。
而接下来,大军即将涉冰而过的冰封河面,气温是比岸边还要更冷的。
且在涉冰渡河途中,如果再有人掉队,郅都也不可能在抽出时间,让大军停止前进,好安排这些掉队的人集中扎营修养。
——今晚,先锋大军再度开拔之后,每一个掉队的人,都可以被郅都直接记录为:战前阵亡!
至于等过了大河,到了对岸,掉队的人非但会被完全放弃,甚至可能被要求'把自己埋好,别被敌人发现尸体'。
所以在战前,长安朝堂的预案会说:最理想的两种天气情况之一,是黑夜无风雪。
至于另外一项:白昼无浓雾,则有点类似此地无银三百两般的战略欺骗。
原因很简单:在高阙的匈奴守军眼中,无论是河对岸的博望城,还是高阙外的冰封河面,都应该是一览无余的。
因为只有这样,匈奴人的眼睛,才会帮助汉家欺骗匈奴人:一切如常~
很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