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谁晓得要怎么改剧本才能让那些老爷们满意?再说就算改了剧本,我们这重新拍摄重新剪辑也需要时间。怎么可不可能十几天就弄好吧?”
事实上,按照香城拍电影的效率,十几天内重改剧本重新拍摄也来得及。但是徐穆森始终有些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作祟,认为自己才是会拍电影的专业人士。他执导的《黑白》,无论是从影片内涵还是从角色深度来说,都是非常完整而且具备扎实的人物弧光。并不能简单的用“正派”或者“反派”这种片面化的词语来形容和定义。
主角出于剧情需要,可以做坏事。反派根据角色定位,当然可以技高一筹。所以在徐穆森看来,光电要求的“反派人物必须伏法”的“政/治/正/确”简直就是莫名其妙。是彻彻底底的只有外行才能说出来的话。
所以徐穆森当着陶暮的面儿抱怨良多,说这个来不及,那个赶不上,其实大部分都是借口。说白了,徐穆森就是不想在光电面前低头。当然,这其中如果仔细掰扯的话,恐怕还要涉及到香城电影人和内地电影人掰手腕的问题。再上纲上线一点,那就是究竟要“艺术服务于政/治”,还是“艺术与政治无关”这种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较量了。
不过事实证明,香城电影人在掰手腕这种事情上,肯定是杠不过光电的。反抗的越激烈,僵持的越长久,最终吃亏的只能是《黑白》剧组。这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一切——《黑白》需要内地市场贡献票房,内地市场却不缺《黑白》这么一部电影填档。
没了张屠户,照样不吃带毛猪。这就是光电敢于卡死《黑白》的底气。
可惜徐穆森明白的太晚。两边的关系现在已经搞得非常僵硬了。如果没有得力之人从中斡旋的话,只怕香城制片方就算低头重制电影,光电那边也不会痛痛快快的通过审核。届时只怕就像陶暮说的,《黑白》会错过在内地上映的最佳档期。最终吃亏的只能是《黑白》制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