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政敌——菅原道真。
藤原时平为了独揽大权,诬陷菅原道真谋划拥立醍醐天皇的弟弟——齐世亲王,成功引起醍醐天皇的怀疑与忌惮,左迁菅原道真为太宰权帅,剥夺了他右大臣的权力,让他做了一个闲人。
而后,其家人、故旧皆被陆续打压、流放、害死,导致菅原道真抑郁而终。
这就是倭国历史上著名的昌泰之变。
然而作为胜利者的藤原时平,却在几年后忽然亡故,那时候他还不到四十岁,正是春秋鼎盛之时。
而后,醍醐天皇的几个儿子也相继死亡,突然而莫名。
一时间倭国朝野震动,都说这是菅原道真的亡灵在作祟。
就这样,菅原道真成了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怨灵之一。
按照李晔的看法,菅原道真应该是比窦娥还冤。
“藤原家族现在有三人声望最高,分别是藤原时平、藤原忠平,以及他们的叔父藤原清经,都是手握权柄的倭国重臣。醍醐那小子年纪尚小,能够亲自把握的权力有限,倭国大权现在很大一部分,都在左右大臣手中。而相比于右大臣菅原道真,出自外戚藤原家族的藤原时平,明显权力更大。”
杨行密说到这里,不着痕迹的笑了笑,“不过藤原忠平敢带着倭国水师来阻拦我们,能活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李晔笑了笑,虽然心里也如此认为,但他不喜欢在事先做论断。
此时他想到的是,在倭国之内,还有没有人会成为大军的对手。
除了藤原时平三人、菅原道真,这样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上任倭国天皇——宇多。宇多天皇此时并没有死,他之所以传位给醍醐,是因为他要去做和尚。
现如今,宇多天皇是宇多法皇。
李晔敲了敲额头,回想起来,菅原道真被贬官的时候,宇多还想劝醍醐收回成命。只可惜,时过境迁,这位前天皇连宫门都进不去,在平安宫外站了一夜,受尽寒风,最终只能无奈离开。可以说是很憋屈、很悲惨了。
细想之下,昌泰之变也就是明年的事。
收起思绪,李晔不再想倭国这些邋遢事。唐军所过之处,注定了要摧枯拉朽,一切故事都会随之落入尘埃,无论是好故事还是悲惨的故事,都没有人再有闲心关注。
他们终会被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准备开战吧。”李晔吩咐杨行密,“无论如何,对马岛都要先夺下来。”
“臣领命!”
在岭南水师调整阵型,准备开战的时候,对马岛前的倭国水师,也在积极备战。跟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