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也是无语望苍天,发出悲戚的长叹。
从今往后,青州儒门必将势大于天下,他们扬州儒门的这些士子,会不会被赶尽杀绝,甚至都要看崔克礼的脸色。
但是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因为没有来扬州参加儒门文会,而被踢出儒门俊彦之列的士子,今日会成为儒门真正的主宰?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悔不当初。
一名位在八杰之列的中年士子,在恍然失神之际,脱口而出:“当初要是没有将崔克礼逐出儒门,我们也不会跟他成为死仇,他也不会在青州另立门户。当日若是留了些情分在,我们就算在淮南败了,仍可以前去投奔,也不至于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啊!”
听到这话,很多人在错愕之后,脸色纷纷变得复杂。
他们有的咬牙切齿,仍是对崔克礼愤恨不已,但更多人却在长吁短叹,甚至是捶胸顿足,嘴中连呼悔不当初。
这时,一名位在四贤的老者,忽然悠悠道:“当日逐崔克礼出门时,老夫便说过,那样做太过绝情,他毕竟是我们儒门难得的俊彦。只可惜,当初老夫的意见没有受到重视。”
此言一出,立即吸引了众人目光,另外两名贤者,和八杰、七十二俊彦中的有才之辈,目光中甚至隐隐露出深意。
不理会王载丰的眼神警告,这名面对众人站得笔直的老者,继续饱含深意道:“其实驱逐崔克礼,并不是我们最大的错误。时至今日,诸君难道不知,放着有仁义贤名的安王不去辅佐,到淮南来扶持高骈跟安王作对,才是我们最大的失策?”
才子们陷入沉思,继而深以为然。
王载丰则是浑身发抖,指着那名老者嘴角直哆嗦,“张器,你住口!辅佐吴王,驱逐高骈,乃是我儒门众人决策......”
“众人决策不假,但拿主意的,只怕是你吧?”张器一甩衣袖,强硬打断王载丰的话,还对他怒目而视。
同为儒门四贤,张器因为跟王载丰不和,在儒门向来人微言轻不受重视。要不是自身的确博学多才,几乎是力压群贤,只怕早就被王载丰踢出四贤之列。
王载丰还想说什么,张器已经是一声厉呵:“王载丰!自你执掌儒门以来,独断专行,不听劝说,几度决策失误,导致儒门有今日之祸,置我等于万劫不复之地,已然是儒门千古罪人,至今还不悔悟吗?!”
听他这一声呼喝,王载丰再也坐不住,一惊而起。
然而他刚刚站起,就又颓然做了下去,而且精气神尽去,好似瞬间苍老了二十岁。
因为众人看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