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后,仍然是那么宁静空灵。
首先到的是李振,他现在是长史,统领平卢政务,他的班底都是老安王府的人,十分得力,经过他的治理,平卢现在政通人和。
“收获民望最简单的途径,就是整顿吏治,惩办贪官污吏。看到为祸一方的恶霸官员被查办下狱、监斩,百姓总会拍手称快。平卢这三年来,惩办的官吏多达三百多人,现在所有的州县要员,都是我们的势力,没有一个尸位素餐之辈。就连乡绅也都不敢横行乡里,要日日行善,因为他们不想在功德簿上,被记下一笔黑的。百姓对廉使的称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振娓娓道来,至于他说的功德簿,是李晔专门针对没有官职的地方势力,所建立一种善行监察制度,为善就用朱笔记下,为恶就用黑笔记下,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清算。
李振之后,便是崔克礼,这位儒家士子,带着同样的儒家读书人,主管农事工矿,崔克礼道:“廉使刚来的时候,良田一半把持在官吏和大户手里,其中有很多人因为德行不端,被治罪,良田都分给了百姓、流民。这三年来,平卢垦荒的耕地面积,达到了原有耕地的一半,而且新增的良田,都有严密的灌溉沟渠,年年丰收。很多中原战乱的流民,都到了我们平卢,现在人丁也增加了一半,虽然不敢说家家食肉,但衣食无忧是肯定的。”
李晔微微点头,这些事都是他提纲挈领,自然知道其中深浅,别的不说,平卢的赋税都翻了几番,粮仓更是积粟如山,要不然,他拿什么去建立新军?
说到新军,接下来就是刘大正汇报:“依照军帅的吩咐,这三年来,末将陆续招募十万壮丁,编练新军,寻常日日苦练,一有机会就拉着他们去剿匪,在战场上磨练铁血之气,现在精兵已经练成,随时都能开赴战场。除此之外,平卢工矿发展很快,作院制造的精甲、兵器,也全都装备了新军。”
“中门使做的不错。”李晔表示肯定。
原来的平卢军不堪用,一帮骄兵悍将而已,不只是疏于训练和作风的问题,很多人根子都烂了,救不过来,所以他着手编练新军。
黄巢之乱后,各地有名诸侯,可没听说那一个,原来是节度使的,这就是因为原来的藩镇军,战力不行——如若不然,也不会让黄巢那帮民兵队伍攻破了长安。
当然,李晔也没有彻底放弃旧军,还在让他们训练,日后拉到战场上,至少可以壮壮声势。
李晔的计划是,通过即将到来的战争,让新军立功,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逐步取代旧军,最后把所有旧军都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